
馬虹01 安徽風景 60x50cm 2003 (油彩*畫布) 附保證書
(已售)
画家自述
现代生活丰富多彩,当代艺术风格多样。有时使我眼花缭乱,加上自己头脑愚钝,对很多事反映不过来,索性踏踏实实地画画。面对自然,学习和研究绘画的语言。
我生長在北方,那渾厚蒼茫的山川,開闊的田野,宛轉的河流,以及田地勞動的人民,山坡上吃草的牛羊,總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我走在灑滿陽光的大地上,眼前一片燦爛,像喝了二兩酒,我如醉如癡,這一切就是我最堅定的主題。
我画画总试图使自己的真实情感让别人看出来,但又不肯太直白,不想图解自己的想法。所以如何能在画中通过笔意、形、色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情感,是我最大的追求。
背景链接
由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家级综合性大展,每五年举办一次。从1949年举办第一届至今,已经走过了55个春秋。第十届全国美展于2004年举办,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是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美术盛会。此次美展既是5年来全国创作成果的大检阅,又能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美术创作,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美术事业,其意义非常重大。
此次美展,评选出金奖18件、银奖73件、铜奖199件、优秀奖307件,共597件获奖作品。展览将持续到2005年1月8日。展览结束后,部分优秀展品还将到韩国、日本等国家展出。
马虹获奖了。
凭借《雪》,马虹获得了“第十届全国美展”油画类作品铜奖,成为我市在最高级别的全国美术大展中夺牌第一人,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他的作品与全国精选出来的500多件获奖作品悬挂在中国美术馆的大展厅内,释放着各自特有的魅力。
全国美术获奖作品展亮点多多
和往届全国美展相比,第十届全国美展表现出了更强的宽容性,很多具有探索性的作品都被吸纳,有的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国画金奖作品《物华》将丙烯等西画材质引入其中,使画面的意境得到了最佳的体现,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认为作品是对长期以来以墨和矿物质原料进行绘画的中国画的挑战,对于中国画这一有悠久历史,亟待发展的古老画种,这种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美展的一大亮点是艺术设计类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女画家的崛起和港澳台作品的积极参与也是此次展览的亮点。
而经过百余年的借鉴、融合、探索、创造的中国油画,在新世纪更显现出融入中华民族血液的自觉意识,人文精神的高扬及对现实的关怀,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和手法的多样化成为本届油画获奖作品的重要特征,除了不少写实、具象的作品外,注重绘画语言表现性、抽象性和寓意性的作品也为数不少。以前影响艺术家们的“趋重心理”得到了抑制,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法成为大家普遍的追求。
这届展览还反映出当前我国油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动向,那就是与前几年比较,我们的艺术家作品创作心态逐渐走向平稳,浮躁的情绪明显得到克服。因此,马虹的获奖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了,他看清了中国油画的发展趋势,积淀深厚的马虹默默地在中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重新审视油画艺术,更理智、更彻底地改变着这一外来画种的基本属性,使它能够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他用精到的油画语言、描绘着中国北方的自然风光,表述着中国人特有的情怀和意趣。
两天画出了获奖作品《雪》
不善言谈的马虹在谈起自己的获奖作品时总是谦虚地说是碰上的。按照征稿的要求,他4月份开始创作,6月底截稿,当时,画了一幅4联的油画雪景,送到组委会后超过入选要求,后来没办法又在2天时间内画了一幅2联的作品《雪》,马虹笑着说当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画出这幅画前提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构思、成型,内容完全装在脑子里,他说他更钟情第一幅创作的4联油画雪景,第一幅画的时候冲动更多一些,第二幅思路更完整一些,但要从整个气氛上不如第一幅,第二幅画在技法上更好一些。在创作这幅获奖作品前马虹曾创作过十几幅关于雪景的油画,虽然在北方,下雪是习以为常的事,但每当早晨推开窗看到雪景时还是特别激动。
为选景,马虹常走进大山,让自己的心灵与浑厚苍茫的山川对话,与洒满阳光的大地对话,正如他在画家自述里所言,他走在洒满阳光的大地上,眼前一片灿烂,像喝了二两酒,如醉如痴,这生活中平凡的一切就是他最坚定的主题。难怪看到他的获奖作品《雪》后,中央美术学院的著名油画家杨飞云说:画风景看起来容易画,各种东西可以画得不那么具体,但实际上要造出一种意境,重要的作者心里面有这样一种境界,画面有一种沉静的美,这种美通过切实体验真实的反映,把画家内心的心境种植在这幅画里面。
马虹认为自己的作品松一些,在西画与传统国画间随意一些,没有严格地按照西画的条条框框来画,尤其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积淀,马虹的油画语言很特别整个感觉是油画,但在一些细节上中国传统的因素会自然流露。有评委认为马虹的画有宋代山水的风格,油画风景定位在山水系列很特别,马虹的油画吸收了很多中国画的意境,在油画领域里是一种开拓,他在努力营造一种原创的土生土长的山水画系列。中央美术学院材料系副教授滕菲认为,马虹的油画很耐看,细品味就像品茶,越品越浓,置广大,近精微。比如他的山水画系列,近看说不上来什么,远观给观者留的想像空间很大,颜色变化很微妙,起起伏伏,进进出去,画家对自然的东西很敏感,所画的风景春、夏、秋、冬各具特色。
厚重的铺垫使作品“水落石出”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马虹的成功同样验证了这样的事实。与现代“新生代”和“新新生代”画家相比,马虹应该是年纪尚轻的“老画家”,七七级的科班身份把他归入了文革后学院派的元老一族。历史的印记和时代的责任不可避免地左右着这一代画家的创作理念。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厚的知识积累以及蓄势待发的创作能量都是年轻一代可望而不可及的。在风格取向上,他们都共同关注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对欧洲古典主义的崇敬,印象主义的向往以及对现代主义的思考和借鉴在不同时期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的创作方向。古雅而深沉的色彩;民族风情的写实与变形的转化都曾是马虹笔底变幻的风云。激情涌动的同时也有些迷惑,第七届全国美展入选的《牧神》代表了他那个时期的探索与成绩。在油画领域里经过摸爬滚打的马虹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新思潮洗涤旧的污迹的同时也不断淘汰掉自身泛起的残渣。当激流涌过水落石出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了激情与宁静的双重喜悦。入选九届全国美展马虹的油画《聚》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全家福式的情景描绘和高超的表现手段让我们体验到了理想中的现实与古典中的新意。
生活中的马虹质朴,平静。淡泊宁静与享受人生构成了他从艺为人的两种风格。他多次驱车策马游走于坝上草原,燕山深处。这种文人共之的生活体验又一次焕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一种更加洗练更为单纯的语境使以往的风格由深沉厚重趋向明朗轻快;由写实而趋向写意;由人物而转向风景。《山水系列》是他这一时期作品的总标题,显露出“复得返自然”的意趣和情怀。
当人们热衷于谈论“语言的快乐”时,马虹已经用他的画布展示了这种“快乐”的结果。我们看到在或明净或沉郁的天空映衬下,山岭,林木,动物,人物,大河,小溪,庄稼,村落所构成的抒情诗般的情境,心物交融,刀笔恣意,形色参横。在轻松和严谨的冲突中寻找着率真与和谐。在不断研究欧洲精典的同时,他也不忘借鉴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构图的散点处理,不但扩展了描绘的视野也使画面更加新颖,更具“山水”真意。以刀代笔的精到刻画及带有独创性的肌理效果使个人风格更加突出。丰富细腻的色彩变化既体现了他深厚的功底又带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获奖:推动承德美术事业的发展
就承德而言,油画的发展及曾有过的成绩足以让我们自豪!我们拥有老一辈的王信老师,有一批毕业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类美术院校的老前辈。也有他们亲手培养出的成就于当代的如谭平、刘昆、徐晓燕、马虹等一大批精英人物;更有近些年毕业于各类院校或自学成材正在艰苦探索的新一代青年才子。马虹近几年来取得的成功,代表着我市艺术发展的最新水准,也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艺术创作贵在坚持,在承德的土地上不懈地努力,也同样可以产生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家。一些青年美术工作者表示马虹获奖,就像是给他们注射了一剂兴奋剂。
教学相长,历来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作为教师,马虹知道自身创作成就的提高必然会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画好画,也是为了教好学。在当今美术学子众多,就业压力过大,人心浮动之时,马虹老师以他特有的沉稳气质和出色的学术水平吸引着一大批有志青年。他还应邀在人民大学美术学院讲学,成为该校的兼职教授。他一再强调,在艺术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技巧的传授。而是整体艺术修养的提高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他讲课时言语不多,他更爱用作品说话,用最直观的方式,表达最明确的理念,他并不希望学生们都去学他的画法,他更希望他的学生都有一种敢于“超越”的精神。
获奖后自己的作品能得到认可,马虹更有信心,坚持自己的画风并一直走下去,在与画界朋友各抒己见的时候,马虹总会提到“怀旧”与“返璞归真”这样的话题。经过多年的冲刷马虹正以更加宽厚与理智的目光观察着各种新思潮,新流派。他仍然会充满激情地去体验新的生活,但他不可能随波逐流。“返璞归真”也许会成为他不变的追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艺途中他会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看到出水的石头,质朴而令人惊异!
画家小档案
马虹,男,1959年生。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为承德民族师专美术系副教授。
重要参展:1989年,油画作品《牧神》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9年,油画作品《聚》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2年,油画作品《我的太阳》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大展。
2003年,油画作品《秋》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精选作品展。
2004年,油画作品《雪》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