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1日星期四

楊三郎03古厝(油畫)






楊三郎03 古厝 40x32cm (油畫*板)

2007年10月10日星期三

張義雄01蘭嶼風光(已售出)

張義雄01 蘭嶼風光 6F 油彩*画布

2007年5月27日星期日

林玉山01松鶴萬年(已售出)




林玉山01 松鶴萬年 61x38 1940 (彩墨*紙本)

2007年4月28日星期六

馬虹02安徽風光(油畫)(已售)

馬虹02 安徽風光 51x49cm 2003 (油彩*畫布) 附保證書 (已售)
马虹生于河北。 1959年生,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就读于中央美院油画研修班。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入选,并获优秀奖;第十届全国美展油画铜奖,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收藏。
马虹,1959年生于河北,
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
1991年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毕业,
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
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现为河北承德民族师专美术系副教授。
1989年作品《牧神》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获河北省美展一等奖。
1999年作品《聚》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获河北省美展银奖。
2002年,油画作品《我的太阳》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大展。
2003年,油画作品《秋》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精选作品展。
2004年,油画作品《雪》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牌奖。
2005年,油画作品《山村》入选第二届中国當代山水油畫風景展

馬虹01安徽風景(油畫)(已售)

馬虹01 安徽風景 60x50cm 2003 (油彩*畫布) 附保證書(已售)
画家自述
  现代生活丰富多彩,当代艺术风格多样。有时使我眼花缭乱,加上自己头脑愚钝,对很多事反映不过来,索性踏踏实实地画画。面对自然,学习和研究绘画的语言。
  我生長在北方,那渾厚蒼茫的山川,開闊的田野,宛轉的河流,以及田地勞動的人民,山坡上吃草的牛羊,總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我走在灑滿陽光的大地上,眼前一片燦爛,像喝了二兩酒,我如醉如癡,這一切就是我最堅定的主題。
  我画画总试图使自己的真实情感让别人看出来,但又不肯太直白,不想图解自己的想法。所以如何能在画中通过笔意、形、色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情感,是我最大的追求。
背景链接
  由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家级综合性大展,每五年举办一次。从1949年举办第一届至今,已经走过了55个春秋。第十届全国美展于2004年举办,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是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美术盛会。此次美展既是5年来全国创作成果的大检阅,又能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美术创作,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美术事业,其意义非常重大。
  此次美展,评选出金奖18件、银奖73件、铜奖199件、优秀奖307件,共597件获奖作品。展览将持续到2005年1月8日。展览结束后,部分优秀展品还将到韩国、日本等国家展出。
  马虹获奖了。
  凭借《雪》,马虹获得了“第十届全国美展”油画类作品铜奖,成为我市在最高级别的全国美术大展中夺牌第一人,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他的作品与全国精选出来的500多件获奖作品悬挂在中国美术馆的大展厅内,释放着各自特有的魅力。
  全国美术获奖作品展亮点多多
  和往届全国美展相比,第十届全国美展表现出了更强的宽容性,很多具有探索性的作品都被吸纳,有的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国画金奖作品《物华》将丙烯等西画材质引入其中,使画面的意境得到了最佳的体现,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认为作品是对长期以来以墨和矿物质原料进行绘画的中国画的挑战,对于中国画这一有悠久历史,亟待发展的古老画种,这种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美展的一大亮点是艺术设计类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女画家的崛起和港澳台作品的积极参与也是此次展览的亮点。
  而经过百余年的借鉴、融合、探索、创造的中国油画,在新世纪更显现出融入中华民族血液的自觉意识,人文精神的高扬及对现实的关怀,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和手法的多样化成为本届油画获奖作品的重要特征,除了不少写实、具象的作品外,注重绘画语言表现性、抽象性和寓意性的作品也为数不少。以前影响艺术家们的“趋重心理”得到了抑制,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法成为大家普遍的追求。
  这届展览还反映出当前我国油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动向,那就是与前几年比较,我们的艺术家作品创作心态逐渐走向平稳,浮躁的情绪明显得到克服。因此,马虹的获奖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了,他看清了中国油画的发展趋势,积淀深厚的马虹默默地在中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重新审视油画艺术,更理智、更彻底地改变着这一外来画种的基本属性,使它能够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他用精到的油画语言、描绘着中国北方的自然风光,表述着中国人特有的情怀和意趣。
  两天画出了获奖作品《雪》
  不善言谈的马虹在谈起自己的获奖作品时总是谦虚地说是碰上的。按照征稿的要求,他4月份开始创作,6月底截稿,当时,画了一幅4联的油画雪景,送到组委会后超过入选要求,后来没办法又在2天时间内画了一幅2联的作品《雪》,马虹笑着说当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画出这幅画前提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构思、成型,内容完全装在脑子里,他说他更钟情第一幅创作的4联油画雪景,第一幅画的时候冲动更多一些,第二幅思路更完整一些,但要从整个气氛上不如第一幅,第二幅画在技法上更好一些。在创作这幅获奖作品前马虹曾创作过十几幅关于雪景的油画,虽然在北方,下雪是习以为常的事,但每当早晨推开窗看到雪景时还是特别激动。
  为选景,马虹常走进大山,让自己的心灵与浑厚苍茫的山川对话,与洒满阳光的大地对话,正如他在画家自述里所言,他走在洒满阳光的大地上,眼前一片灿烂,像喝了二两酒,如醉如痴,这生活中平凡的一切就是他最坚定的主题。难怪看到他的获奖作品《雪》后,中央美术学院的著名油画家杨飞云说:画风景看起来容易画,各种东西可以画得不那么具体,但实际上要造出一种意境,重要的作者心里面有这样一种境界,画面有一种沉静的美,这种美通过切实体验真实的反映,把画家内心的心境种植在这幅画里面。
  马虹认为自己的作品松一些,在西画与传统国画间随意一些,没有严格地按照西画的条条框框来画,尤其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积淀,马虹的油画语言很特别整个感觉是油画,但在一些细节上中国传统的因素会自然流露。有评委认为马虹的画有宋代山水的风格,油画风景定位在山水系列很特别,马虹的油画吸收了很多中国画的意境,在油画领域里是一种开拓,他在努力营造一种原创的土生土长的山水画系列。中央美术学院材料系副教授滕菲认为,马虹的油画很耐看,细品味就像品茶,越品越浓,置广大,近精微。比如他的山水画系列,近看说不上来什么,远观给观者留的想像空间很大,颜色变化很微妙,起起伏伏,进进出去,画家对自然的东西很敏感,所画的风景春、夏、秋、冬各具特色。
  厚重的铺垫使作品“水落石出”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马虹的成功同样验证了这样的事实。与现代“新生代”和“新新生代”画家相比,马虹应该是年纪尚轻的“老画家”,七七级的科班身份把他归入了文革后学院派的元老一族。历史的印记和时代的责任不可避免地左右着这一代画家的创作理念。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厚的知识积累以及蓄势待发的创作能量都是年轻一代可望而不可及的。在风格取向上,他们都共同关注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对欧洲古典主义的崇敬,印象主义的向往以及对现代主义的思考和借鉴在不同时期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的创作方向。古雅而深沉的色彩;民族风情的写实与变形的转化都曾是马虹笔底变幻的风云。激情涌动的同时也有些迷惑,第七届全国美展入选的《牧神》代表了他那个时期的探索与成绩。在油画领域里经过摸爬滚打的马虹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新思潮洗涤旧的污迹的同时也不断淘汰掉自身泛起的残渣。当激流涌过水落石出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了激情与宁静的双重喜悦。入选九届全国美展马虹的油画《聚》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全家福式的情景描绘和高超的表现手段让我们体验到了理想中的现实与古典中的新意。
  生活中的马虹质朴,平静。淡泊宁静与享受人生构成了他从艺为人的两种风格。他多次驱车策马游走于坝上草原,燕山深处。这种文人共之的生活体验又一次焕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一种更加洗练更为单纯的语境使以往的风格由深沉厚重趋向明朗轻快;由写实而趋向写意;由人物而转向风景。《山水系列》是他这一时期作品的总标题,显露出“复得返自然”的意趣和情怀。
  当人们热衷于谈论“语言的快乐”时,马虹已经用他的画布展示了这种“快乐”的结果。我们看到在或明净或沉郁的天空映衬下,山岭,林木,动物,人物,大河,小溪,庄稼,村落所构成的抒情诗般的情境,心物交融,刀笔恣意,形色参横。在轻松和严谨的冲突中寻找着率真与和谐。在不断研究欧洲精典的同时,他也不忘借鉴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构图的散点处理,不但扩展了描绘的视野也使画面更加新颖,更具“山水”真意。以刀代笔的精到刻画及带有独创性的肌理效果使个人风格更加突出。丰富细腻的色彩变化既体现了他深厚的功底又带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获奖:推动承德美术事业的发展
  就承德而言,油画的发展及曾有过的成绩足以让我们自豪!我们拥有老一辈的王信老师,有一批毕业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类美术院校的老前辈。也有他们亲手培养出的成就于当代的如谭平、刘昆、徐晓燕、马虹等一大批精英人物;更有近些年毕业于各类院校或自学成材正在艰苦探索的新一代青年才子。马虹近几年来取得的成功,代表着我市艺术发展的最新水准,也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艺术创作贵在坚持,在承德的土地上不懈地努力,也同样可以产生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家。一些青年美术工作者表示马虹获奖,就像是给他们注射了一剂兴奋剂。
  教学相长,历来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作为教师,马虹知道自身创作成就的提高必然会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画好画,也是为了教好学。在当今美术学子众多,就业压力过大,人心浮动之时,马虹老师以他特有的沉稳气质和出色的学术水平吸引着一大批有志青年。他还应邀在人民大学美术学院讲学,成为该校的兼职教授。他一再强调,在艺术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技巧的传授。而是整体艺术修养的提高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他讲课时言语不多,他更爱用作品说话,用最直观的方式,表达最明确的理念,他并不希望学生们都去学他的画法,他更希望他的学生都有一种敢于“超越”的精神。
  获奖后自己的作品能得到认可,马虹更有信心,坚持自己的画风并一直走下去,在与画界朋友各抒己见的时候,马虹总会提到“怀旧”与“返璞归真”这样的话题。经过多年的冲刷马虹正以更加宽厚与理智的目光观察着各种新思潮,新流派。他仍然会充满激情地去体验新的生活,但他不可能随波逐流。“返璞归真”也许会成为他不变的追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艺途中他会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看到出水的石头,质朴而令人惊异!
画家小档案
  马虹,男,1959年生。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为承德民族师专美术系副教授。
  重要参展:1989年,油画作品《牧神》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9年,油画作品《聚》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2年,油画作品《我的太阳》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大展。
  2003年,油画作品《秋》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精选作品展。
  2004年,油画作品《雪》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牌奖。

2007年4月27日星期五

楊智博03小舟(油畫)(已售)

杨智博03 小舟 93cmX73cm (油彩*画布) 附保證書(已售)
1956年生於遼寧。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中國美協會員。
1985年《春之聲》參加遼寧省美術作品展覽獲優秀獎。
1985年《秋林》參加遼寧省首屆油畫精品展獲優秀獎。
1989年作品入選參加第七屆全國美展。
1990年《春天的訊息》入選中國首屆風景油畫邀請展。
1991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
1992年赴日本東京舉辦個人畫展。
1993年在臺灣舉辦五人聯展《遼東風情》系列作品被臺灣雅逸藝術公司收藏。
1994年作品再次入選第2屆中國油畫展並獲獎。
1995年《人物》系列被日本株事會社收藏。
1997年中央電視臺美術星空專欄做《楊智博油畫專輯》。
1999年《百樺林》參加當代中國油畫精品展獲獎。
2000、2001年參加中國藝術博覽會,受專家好評。《美術報》有載。自85年以來,多幅作品被美國、日本、韓國、臺灣、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收藏家收藏

楊智博02水乡(已售出)

杨智博02 水乡 80X60 油彩*画布 附保證書
1956年生於遼寧。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中國美協會員。
1985年《春之聲》參加遼寧省美術作品展覽獲優秀獎。
1985年《秋林》參加遼寧省首屆油畫精品展獲優秀獎。
1989年作品入選參加第七屆全國美展。
1990年《春天的訊息》入選中國首屆風景油畫邀請展。
1991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
1992年赴日本東京舉辦個人畫展。
1993年在臺灣舉辦五人聯展《遼東風情》系列作品被臺灣雅逸藝術公司收藏。
1994年作品再次入選第2屆中國油畫展並獲獎。
1995年《人物》系列被日本株事會社收藏。
1997年中央電視臺美術星空專欄做《楊智博油畫專輯》。
1999年《百樺林》參加當代中國油畫精品展獲獎。
2000、2001年參加中國藝術博覽會,受專家好評。《美術報》有載。自85年以來,多幅作品被美國、日本、韓國、臺灣、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收藏家收藏

楊智博01秋荷(油画)

杨智博01 秋荷 80X65 (油彩*画布)
1956年生於遼寧。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中國美協會員。
1985年《春之聲》參加遼寧省美術作品展覽獲優秀獎。
1985年《秋林》參加遼寧省首屆油畫精品展獲優秀獎。
1989年作品入選參加第七屆全國美展。
1990年《春天的訊息》入選中國首屆風景油畫邀請展。
1991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
1992年赴日本東京舉辦個人畫展。
1993年在臺灣舉辦五人聯展《遼東風情》系列作品被臺灣雅逸藝術公司收藏。
1994年作品再次入選第2屆中國油畫展並獲獎。
1995年《人物》系列被日本株事會社收藏。
1997年中央電視臺美術星空專欄做《楊智博油畫專輯》。
1999年《百樺林》參加當代中國油畫精品展獲獎。
2000、2001年參加中國藝術博覽會,受專家好評。《美術報》有載。
自85年以來,多幅作品被美國、日本、韓國、臺灣、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收藏家收藏

侯庆02裸女(油画)




侯庆02 裸女 6F 41x31.5cm (油彩*画布)
侯庆 1969生于湖北。

1987—1989就学于湖北黄冈师范学院;

1989—1991任教于黄冈教育学院;

1991—1992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92至今在京为职业画家。

展览:

中国美协新人新作展(北京)、

大陆院校教师展(台湾)、

大陆人体展(台湾)、

侯庆书法巡回展(波罗地海三国)、

侯庆个人油画书法展(拉脱维亚) 、

2001侯庆个人油画展(798仁画斋)、

2004非常仁巴邀请展(仁画廊)、

2005侯庆个人画展(印尼)。

2005侯庆个人油画展(仁画廊)

2007流水观印——侯庆作品展(仁艺术中心)

侯庆01靜物(油画)





侯庆01 靜物 12F 60.5x50cm (油彩*画布)
侯庆 生于湖北。
1987—1989就学于湖北黄冈师范学院;
1989—1991任教于黄冈教育学院;
1991—1992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92至今在京为职业画家。
展览:
中国美协新人新作展(北京)、
大陆院校教师展(台湾)、
大陆人体展(台湾)、
侯庆书法巡回展(波罗地海三国)、
侯庆个人油画书法展(拉脱维亚) 、
2001侯庆个人油画展(798仁画斋)、
2004非常仁巴邀请展(仁画廊)、
2005侯庆个人画展(印尼)。
2005侯庆个人油画展(仁画廊)
2007流水观印——侯庆作品展(仁艺术中心)

姜长弓01风景(油画)



姜长弓01 风景 80X80 油彩*画布
1968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宣武红旗大学美术系(大专)学习商业广告及平面设计。三十岁前一直在广告公司从事策划和平面设计工作。受到内心的召唤三十岁下海 成为一名职业画家。1999-2001在北京自由职业画家中心宋庄居住,现为职业艺术家。
个展:
2001 北京茗客画廊。
2002 北京琉璃厂原艺术画廊。受到广泛好评。
2003 新加坡Plum Gallery 画廊。
2004 台北ampie gallery画廊。大部作品被台湾收藏家抢购一空。
联展:
1997 五人联展 北京音乐厅画廊。
1998 《花船》入选北京市青年美展。
1999  《花船》参加“现代艺术展”--北京西尔顿饭店。并被国际友人收藏。
2000 《静物系列》五件 参加中国艺术博览会。
2001 《风景系列》参加“当代油画展”--北京军事博物馆;
2002 《四季幻境》四件 日本大阪“当代中国油画展”
2003 《风景系列》香港“新中国艺术画廊”
2004 《瓶花》当代艺术展--北京798 ;《新静物》第十一届中国艺术博览会 “北京艺术家经济网—艺术家推介行动” 北京中华世纪坛
2005 平静的一年。
作品多被海内外艺术机构、博物馆、收藏家收藏。

2007年4月26日星期四

蔡蔭棠01有餘(油畫)




蔡蔭棠01 有餘 65x53 1975 (油彩*畫布)

出生於望族之家,自幼便對繪畫產生濃厚興趣。高校畢業後,原本打算赴巴黎的藝術學院繼續深造,卻因與雙親的期望,選擇攻讀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經濟系。但蔡蔭棠從未忘懷美術,一生不斷地學習觀摩,汲取西洋藝術創作的觀念,在色彩方面的表現,已經建構了完全屬於自己的調色盤。從創作歷程中,試圖突破各種繪畫面貌,歷經了冷靜的省思批判與鍥而不舍的實驗精神,獨立學習、擺脫學院教條的羈絆。一九七七年遠赴他鄉,移居美國加州費利蒙市。
學歷內容:
1935年畢業於日本京都帝國大學
經歷:
中學時期,受到啟蒙老師南條博明的賞識及栽培,奠定了油畫的基礎。高等學校就讀期間,受美術老師鹽月桃甫的指導。作品曾多次在台陽美展、世紀美展及台展等展出。
獎項:
1955年與陳錫樞等人創辦「星期日畫會」。1965年改組「心象畫會」為「世紀美術協會」。

2007年4月3日星期二

周世麟01冬日(油画)




周世麟01 冬日 25F 80X60cm (油彩*画布)
周世麟,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
1997-198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1-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六届油画研修班。
作品:《路障》曾获天津市第二届青年美术展览二等奖,并入选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展出)。
《农民》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现被天津美术馆收藏。
《红山》入选全国百名优秀中青年画家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展出)
《红色系列》四幅,在中央美院陈列馆展出。
《房子系列》四幅,参加九十年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展出)
《花》入选首届中国油画静物展。(在历史博物馆)
《椅子.干花系列》之五入选全国第二届油画静物展。(中国美术馆)
《鱼》入选台湾、大陆油画家百人展。在台湾展出。
《向日葵》赴俄国列宾美术学院展出。
《椅子.干花》之二入选首届“鲁艺杯”高等美术院校优秀教师作品展,获银奖。
《《椅子.干花系列》四幅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其中一幅被美术馆收藏。
《椅子.干花》之二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在美术馆展出。
《白瓶子》入选全国百名油画家小品展。(在中国美术馆)
《椅子.干花》多幅,参加全国优秀油画邀请展。在开封展出。
《椅子.干花》多幅,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展出。
《花》小幅作品赴越南展出
1998年应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邀请赴比利时进行讲学和艺术交流,并先后赴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国进行交流和艺术考察
周世麟,曾以油画名重于世。当他的“干花系列”油画所呈现的表现主义倾向以及蕴含其间的人生哲理,如余音绕梁,还萦系在人们脑际之时,他却出人意料地抖落出一大批令人震撼的中国画作品。这一批作品不少于八百幅,创作的时间总共不过四五个月,都是六尺、八尺、丈二一幅的巨制,甚至还有三张或四张一组的六尺或八尺的联画,气势之夺人,笔墨之神妙,拼搏之精神,令所见之人,无不咋舌,惊叹不已。画家的旨趣,脱略了“写形”的藩篱,甚至也超越了“传神”的范囿,而进入具有形而上意味的“妙语”境界。那已超然形外的满幅浓淡淋漓的墨块,狂泼中随机而作的飞舞的线条,那似富有生命意志的蓬勃生机,而且从“韵”上表现出画家生命意志和精神性灵的自由奔放。画家于有意无意、可控失控之间流露出一种非刻意追求的天趣、非人工雕琢的魅力,显现出超常的智慧、天才与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对这种天籁自得、不可重复的意象,画家自己也很惊异。真情的投入,刹那间所获致的永远无法重复的生机神韵,正是周世麟作品美妙神奇之所在.作品还多次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展出,并被收藏。

王琪01俊馬与骆驼(油画)



王琪01 俊馬与骆驼 20F 72.5X60.6cm 2000 (油彩*画布)
王琪简介
王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连理工大学建筑舆艺术学院教授.
1957年9月出生于大连。
1974年4月在《新少年》杂志上发表了第一幅作品《我们的校园》。
1975年出版画作品《海岛少年》入选全国年画少年儿童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977年参加克会克腾旗文化馆的美术活动,创作版画《草原日记》、《希望》等作品。
发表在《辽宁日报》、《辽宁教育》等报刊上。
1978年入潘阳鲁迅美术学院由画系。
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7年为首届中国油画展创作了大型作品《土地,月光》。
被新加坡一极构收藏。
1991年3月应邀赴新加坡举辨画展,进行文化交流,12月参加中国北方油画名家邀请展。
1993年油画作品《红苹果》发表在《东稣画刊》上。
《读》等作品在台湾《艺术家》杂志上发表。
1994年3月“大陆油画家王琪画展”在台北展开。
1995年10月作品《玩偶》、《牧》参加香港佳士得中国代油画作品拍卖。
秋季能加在台北举辨的中国现代油画展。
2002年7月油画作品《黄水谣》获省美展铜奖。
2003年4月油画《西风的色彩》获第三届辽宁油画殿艺术奖,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9月油画《同志》获首届辽宁省教师美术作品展金奖

2007年3月29日星期四

尹坤01鱼化石(油画)



尹坤01 鱼化石 20F 72X60cm (油彩*画布)
尹坤1969 生于四川
1992 毕业于阿坝师范美术系
1993 于北京创作、生活至今
个展:
2002 爱上自己,云峰画苑,北京
联展:
1999 七人油画展,亮马大厦德国会议中心,北京
2000 协奏曲,云峰画苑二人展,北京
2001 今儿个天气不错,云峰画苑二人展,北京
现象艺术展,凡画廊,北京
2002 芯片的心,BS艺术车间,北京
2003 浮世面孔,Art Seasons Gallery, 新加坡首界青年美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当代艺术家21联展,观景廊,北京
城市的感知与幻想,Art Seasons Gallery, 新加坡
表情与状态,泰康人寿艺术空间,北京
七人画展,秦昊画廊,北京
二人联展,云峰画苑,北京
2004 中国当代艺术展,Vanessa Art House, 印尼雅加达
进进出出,首都师大美术馆,北京
第一回展,88艺术文献仓库,北京

尹坤的十年之旅——从1995到2004

  郑日雄
 十年前尹坤从四川来到北京, 十年间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刚到北京生活的时候,尤其是在1998到1999年, 尹坤经历了一段相当困难的日子。但是在那段时间他也经历和探索了许多不同的事物, 比如自我更新、孤独感及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等。

  有时我们不得不说生活中最为艰难的一段日子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或许可以称为最能激发其灵感的。

  在尹坤1998到2000年的作品里使我的这个看法得到印证。从生活的窘迫和低迷到经历愉悦的阶段, 尹坤在他1999年的作品中大量应用了人民币的形象。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 他的作品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人民币的图案, 借此描绘了社会的发展、生存的重要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币的颜色也逐渐地转成玫瑰色, 似乎代表着生活象玫瑰一样的甜美或金钱的诱人。还有一些作品中有裸体的男女兴奋的舞蹈和被钱的形象蒙蔽的图画,表现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同时也强调着由金钱所构成的社会关系。

  让我们期待尹坤更为精彩的发现之旅。


  这十年

  尹坤

  十年前的那个初春,我第一次离开四川独自流浪到了北京。我依然深切地记得那时的感受,北方初春的强烈印象;明亮的阳光,刺骨的风,灰的城市,果子煎饼,还有圆明园干枯的草,秃的树,大的鸟---后来知道那就是喜鹊,破旧简陋的棚屋,以及深刻的外乡人身份。溶入是艰难,对于我这个羞涩的乡下少年,其间的艰辛现在想起嗓子里依然泛起淡淡的苦涩。要活下去,要画画。

  从95年到98年,我的作品里充满了浓浓四川情结,内容大都是关于生命,死亡,痛苦之类,色彩是悲剧似的苦涩味。98年到99年是我痛苦蜕变的时期,从个人地方的样式里摆脱出来。那段时间画一大堆,再涂掉,一年里变好几次。否定自己是痛苦不堪事,摆脱自己习惯的躯壳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忍受力。期间保留下来的作品是我那段时间最好的印证。从99年秋天画[[大阅兵]]开始,完成了[[验钞]]系列作品,我用了五年时间彻底摆脱了完全个人内心深刻化的地方样式。

  第一次睁开眼睛看社会,关心,了解,评判。99年到2001年的作品吸收了艳俗和玩世的因素,开始变得轻松,明亮,快乐了,但不无幸免地又近亲繁殖。2001年到2002年是重新审视自己的时期。艺术,生活,逃脱不了的感情,因为困惑,迷茫,,我选择了再次闭上眼睛,[[自恋]]系列就是每天向内心追问的情绪中创作地。2002年到2003年我很快走出了自恋的阴影,睁大眼睛身体力行加入吃喝玩乐的队伍,堕落着并快乐着。一面是洗泡泡浴的男男女女,一面是美好的彩虹。2003到2004年,因为情感原因我有半年时间生活在空洞和虚幻中,泡沫系列是这段时间的自我安抚,半年后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从策划[[年轻人的话]]展览后开始了新的创作,结合了早期的卡通感融入了新的时尚,色彩趋向透明、清新、带有淡淡忧郁的蓝色。

  我就这么生活着,也这么工作着,用心去体悟,跟着感觉走,任由感情,生活影响着自己的作品。虽然起伏不定,但是我是真诚地记录下了这十年成长的过程。两年前和栗宪庭老师的一次聊天,他的话一直影响着我:“画你每天都在思考的”。“你迷茫,那就画出迷茫的感受”。

  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几次,特别是从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这十年我收获的是这些作品和历炼的心。

潘世勋10和平岛礁石(油画)




潘世勋10 和平岛礁石 8F 45.5X38cm 1996 (油彩*画布)

 潘世勋(1934-)满族,生于吉林省吉林市。
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先后师从吴作人、王式廓、董希文、艾中信等教授。
196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该系吴作人工作室并留校任教。
1984-1986年由国家文化部选派到法国巴黎美术学院进修,并游历欧洲各国。
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和油画系主任、绘画技法材料工作室主任等职。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享有国务院颁发特殊贡献津贴荣誉。

创作以油画为主,多高原人物风情题材。油画之外亦涉猎书法金石和水墨作品。多次在海外举办个展和参加重要展出,有众多作品为国家美术馆和海外收藏家典藏。对于西方绘画技法材料学亦研究有年,公认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代表作有油画《我们走在大路上》、《高原集市》,素描组画《翻身曲》

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

區楚堅01秋林(油畫)




區楚堅01 秋林 40F 100x80cm 1996 (油彩*畫布)
区楚坚 Ou Chujian
区楚坚,广东四会人,一九五0年生,廿十五岁自广州美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并考上中央美院的油画进修班,接受国内更多的师长指导。由他自一九八八年后应美国麻州政府邀请访问,并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法国留学迄今的情形分析,他这些年来,的确不断努力寻求新观念的探讨,广泛接受新时代的洗礼,谋求突破与创新,建立起自我表达的独特意念。

  1989年在台湾隔山画馆的广州美院教授联展中,区楚坚以坚实朴质的笔法,凝重的光影描绘,反映了自我创作的意念,在其中显现得卓越超群。由作品很快被争售一空,可见他浑厚的基础和功力,是广为收藏家们相互认同的。1990年所举办的个展中,明显地呈现了西方文明所赋予的新生命,他以虔诚的心情去透视西方,汇集成他自己的新作,他作品的内涵,禀持了西方创作的理念和旧有的基础,由于他以崇尚自然为探讨的重心,所以若干手法仍包融了印象派的光影变化和踏实的写生技巧,但是自然在他手中已被净化了的,是宁谥的,是冷漠的,属于对现时代的反省。

  他所运用的技巧极为丰富,笔触生动,质感厚实,尤其画面中传达的那份蕴含的寂静,仿佛整个宇宙在瞬间顿时停止了下来,暗面的处理手法极高,高彩度的色彩,在明度降低后融合成适度的调和,即使亮丽如点描、强烈如野兽等各派互异的表达方式,都在蓝色调为主的基础下产生了安定与平和。

郭紹綱01溪邊景色(油畫)




郭绍纲01 溪邊景色 3F 2002 (油彩*畫布)
郭紹綱,1932年生,中國油畫家、藝術教育家。北京昌平人。1953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1955年赴俄留學,專攻油畫。1960年起在廣州美術學院任教,歷任油畫系副主任、美術教育系主任、副院長、院長。1985年起任教授,並出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理事。1999年獲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名譽教授頭餃和俄羅斯政府文化部授予普希金獎章。自六十年代起在穗、漢、津、杭、深、港、澳、加等地舉辦個人油畫、書法作品展覽二十余次。代表作有《紅帽姑娘》、《鹽洲西虎嶼》、《珠江口》、《總理與畫家》、《留念》、《馮鋼百先生像》、《蒲蟄龍先生像》等。出版作品專集有《郭紹綱油畫選》、《郭紹綱素描選集》、《郭紹綱油畫風景寫生》、《郭紹綱畫集》及美術教育、繪畫基礎專著等。

畫家郭绍纲對于生活和大自然充滿了熱愛與激情。他經常深入生活,到自然中去觀察、體驗、寫生。他熱衷于現實的風景寫生,以“擁抱”大自然為樂。他認為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均來自對大自然的切身的觀察感受,只有在寫生中畫家才能爆發出活的靈感,才能抓住自然界變幻無窮的色彩和極富生命力的筆法。畫家還認為,“油畫寫生永遠不能被彩色攝影所取代就在于繪畫飽含詩情畫意的藝術表現力要高于機械的感光取影。因為寫生必然要發揮作者的主觀能動性,有感觸,有重點的選擇與表現。因畫家的見識、興致的區別,個性、風格也由此逐漸形成,並還會得到健康的發展。寫生與畫照片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是從現實的空間物象中自由擷采,可以提煉、概括物象與景觀的精華;後者則為平面的傳移摹寫,限制了觀察的深入和創造力的發揮,更難以獲得生動而微妙的色彩關系和筆法語言的張力。”

郭紹綱的油畫,語言樸實、醇,筆法凝重、有力,格調淡雅、清新、平和、純真、嫻靜。畫面在大氣勢、大色調中求變化,在單純中求豐富,無論是色彩還是筆法,既概括凝練,又變化微妙,意趣無窮。
郭绍纲 ------
我熱衷于現實的風景寫生,以“擁抱”大自然為樂。在景觀的尋覓中,時因發現美的景點而激動,如不能及時去畫,總有難以釋懷之感。我總要求自己成為全天候的畫家。無論陰晴、朝暮、雨雪,都視為藝術表現自然美的機遇,不能輕易錯過。在現場選好最佳角度,是坐著畫,還是站著畫,完全從表現意境需要為出發點。在可坐可站的情況下,寧肯選擇站立作畫。因為站著畫,揮寫、進退自如,便于施展“拳腳”,抒發情感,有利于掌握色彩對比的遠觀效果。
油畫寫生永遠不能被彩色攝影所取代,就在于繪畫應當飽含詩情畫意的藝術表現力要高于機械的感光取影。因為寫生必然要發揮作者的主觀能動性,有感觸,有重點的選擇與表現。因畫家的見識、興致的區別,個性、風格也由此逐漸形成,並還會得到健康的發展。寫生與畫照片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是從現實的空間物象中自由擷采,可以提煉、概括物象與景觀的精華;後者則為平面的傳移摹寫,限制了觀察的深入和創造力的發揮,更難以獲得生動而微妙的色彩關系和筆法語言的張力。
大自然的魅力無窮,我在多年堅持風景寫生中享受到它的恩惠是多方面的。這些作品可作為見證。希望廣大觀眾都能分享我的勞動收獲和幸福,明眼的觀眾會從中發現我作畫的情感和心境,如能提出寶貴意見,顯然會推動我在藝途中的進步致遠。

2007年3月15日星期四

吳日金01孫逸仙紀念館(油畫)



吳日金01 孫逸仙紀念館 10F 53x45.5cm 1996 (油彩*畫布)
吳日金簡歷介紹
生於一九六二年
籍貫:內蒙古鄂爾多斯
現任:內蒙古藝術學院繪畫系講師
1988 年 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
1994 年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班
1995 年 參選中國第二屆油畫展
1996 年 參選中國第二屆全國美展
1996 年 在台灣郁芳畫廊舉辦個人油畫展
1996 年 台灣蒙古兩地風情展
1997 年 參選中國都市人格現代藝術展
2004 年 吳日金蒙古風情油畫藝術展
2004 年 「重拾記憶」老台灣懷舊系列畫展

2007年3月12日星期一

劉其偉01貓頭鷹(已售出)




劉其偉01貓頭鷹49x34cm

2007年3月6日星期二

秦大虎07奉化小景(油畫)


秦大虎07 奉化小景 12F 60.5x50cm 1997 (油彩*畫布)
著錄:秦大虎的繪畫世界(一)畫冊p75
秦大虎(1938- )
1938年的生于山东蓬莱。从小热爱绘画。擅长油画。10岁参加部队文工团,
1958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63年毕业。
先在上海美术设计公司工作,后又调到济南军区创作室工作。
1985年从部队回到了母校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
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
现任该院教授和温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职。
代表作《在战斗中成长》、《老将》、《田喜嫂》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十二生肖》组画1988年在美国展出曾产生强烈的反响。《龙》、《虎》、《马》被格林威治艺廊公司限量出版发行。
1997年元月多幅作品参加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艺术博览会,反映热烈,作品《永乐仙女》是当年博览会唯一被收藏的作品。作品《最强音》、《希望》和《光辉的历程》也享誉国内外。
作品出版《秦大虎油画选》、《秦大虎的艺术世界》、《油画创作基础》、《油画人物画画法图解》等著作

金林權01故鄉春 (油画)








金林權01 故乡春 75.5x45.5cm (油彩*畫布)
金林權(1925-)
1925年5月24日生
1957年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大學油畫學部畢業
1964-1982任朝鮮美術家同盟,電影及舞台美術科委員長
1983年起任文學億術作品審議員
1978年獲得功勳藝術家
有10幅作品陳列在朝鮮美術博物館
代表作有1958年[友誼的舞],1961年[解放],1968年[拉風琴的姑娘].

金昌吉01秋(油畫)







金昌吉01 秋 84x55 (油彩*畫布)
金昌吉(1942-2005)
1942年9月28日在咸境南道長進郡出生
1968年畢業於北韓平壤美術學院
畢業後的30多年在萬壽台創作社工作
他的作品[1939年的春天]在國家美術展獲得了金獎
還有很多作品也都得過各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