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啟華01 靜物 45.5x38cm (油彩*畫布)
出生於高雄1910年11月10日,祖父經營養豬業致富,父親張唐繼承家業,也精通施文經書;母親孫千,擅長刺繡。受雙親遺傳,自幼就喜愛畫畫,7歲時,父親過世。 9歲時,進入苓雅寮公學校就讀,後來又至台南私立長老教會中學就讀,當時,廖繼春也於台南私立長老教會中學任教。4月赴日到日本,原宣稱習醫,卻悄悄轉讀東京美術學校,受教於大久保作次郎、安宅安五郎。留日期間逐漸在展覽中展露頭角,2年後,春,張啟華作品「噴水池」入選第一回獨立會展。【劉啟祥同年以『台南風景』入選日本的二科會展。由於二科會展與獨立會展是日本兩大民間美術團體,規模與官方的帝國美術展覽會互別苗頭,因此張啟華便邀集了在日本留學的畫友舉行慶功宴。】,作品「旗后福聚樓」日本美術學校校展首獎。【這一張畫是張啟華留日返台度假時,和他以前就讀於台南私立中學的老師廖繼春到高雄旗后港邊一家酒樓福聚樓附近寫生所完成的,畫中正在畫大海的人物就是廖繼春。】,1931年3月,畢業於日本東京美術學校。一年後,張啟華作品「下田港」入選第三回獨立展。返台後,在高雄婦人會館舉行首次個展,並在同一年結識了劉啟祥。第二年,以作品「海岸通」,入選第七屆台展。後來一直到戰後,張氏先後任職於金融機關與戲院。1952年與劉啟祥組織高雄美術研究會,成立宗旨於謀求南部地方人士有欣賞美術之美的機會,1953年參與創辦台灣南部美術協會,1年後,作品「鹹魚」獲第9屆省展主席特選第1名,之後曾多次入選。1960年獲第15屆免審查作家。3年後,在高雄「新聞報文化中心」舉辦第2次個展,觀眾與藝評反應熱列。1970美展改為公募展,遂逐步擴大成為全國性的重要展覽會。在主持美展期間,張啟華仍與北部畫友保持聯繫,不僅多次入選紀元美展、省展及臺陽展。1980年起因健康緣故,張氏未再參加南部展活動,對台灣南部美術貢獻良多,晚年仍不辭跋涉赴各地寫生,陸續完成五十號至一百號大作。1996年,逝世於高雄醫學院。1998年,12月25日-1999年,「美術行者張啟華」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作品共131幅。
(出處陳宥如)